又到了一年中也最长的一天——冬至了。冬至过后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而且白天也会开始慢慢长起来。中国从古代就有冬至小过年的说法,那么冬至各地的人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说到过节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的,看看各地的人们冬至都是吃什么?
馄饨
北方——馄饨
北方过去“馄饨冬至夏至面”的说法。面食是北方人的最爱,冬至当然少不了它们的身影。而河南人甚至有“捏冻耳朵”,其实就是饺子,他们认为吃了冬至的饺子耳朵不受冻。
汤圆
潮汕——汤圆
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好像过节这两个地方都是少不了的主角。冬至南方盛行吃汤圆,也许是因为汤圆有团团圆圆的意思吧。
冬酿酒
苏州——米酒
苏州人会在冬至喝冬酿酒,配以各式各样的卤菜下酒,热闹的过节气氛在酒桌上呈现,也寄托了他们希望日子越来越红火的愿望。
酿娘酒
粤东客家——娘酒
冬至这一天客家会酿造娘酒和煮羊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道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而用娘酒加上各种药材熬煮的羊酒,更是甚至客家人的喜爱,认为冬至喝羊酒,可以进补身体,提高抗寒能力,改善手脚冰冷的症状。
腊味糯米饭
广州人——冬至大过年
旧时广州人过冬至要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宰鸡杀鸭炖八珍。整个程序下来就和过年一样了。
深圳——汇聚各地特色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居住者来自五湖四海,在这里,也许你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过节习俗。有空去朋友家坐坐,也许就可以过一个不同的冬至。
过节虽好,好处的不少,但是因为冬至寒冷,所以一般饮食都以高热量或者难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汤圆较难消化,胃肠功能弱的老人、小孩要少吃,而羊肉热燥,吃多了容易上火。
深圳中医提醒市民,过节吃东西不能只吃肉,还要补充纤维素,预防避免。且避免暴饮暴食、饮酒过量或者饮食不定时,这些习惯都容易导致节后胃肠病。
中医医生推荐:郭广臣医师
出身中医世家,专攻中医疑难杂症。被誉为国家特色名医。从医50余年,长期工作于三甲医院,曾任科主任、专家门诊部主任、业务院长等职。
擅长各种疑难杂病的辨证论治,对中医调理长期失眠、神经衰弱、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肝病、复发性口腔溃汤、慢性咽炎、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多脏腑功能衰退的调理、小儿疾病等方面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将删)
预约须知:
1、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2、提交预约后,5-10分钟内客服将会与您联系,确认预约详情,请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