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萌出的异常加上清洁防治的困难通常会在临床表现为智齿冠周炎、智齿或者临近牙齿的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等疾病,引发剧烈的疼痛。因此医生会建议对于萌出异常或不对称萌出的智齿及早进行预防性拔除。 拔牙并不是医生为了赚钱忽悠你!那么什么是智齿呢?1500多岁的“智齿”这一名词有哪些典故呢?他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一下。
什么是“智齿”呢?
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智齿是人类进化的残余物。由于智齿生长在牙槽骨的末端,现代人类的牙槽骨由于进食的越来越精细化而在长度、宽度、强度上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导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供智齿萌出的空间,这样智齿在萌出时往往会因为空间不足而造成异位萌出、阻生;此外智齿本身的退化也会导致萌出数目不足,不对称萌出等。
中国古代“智齿”一词的由来?
“智齿”智齿称作尽根牙,在医学上称为第三恒磨牙。第三恒磨牙为何称为“智齿”呢?据史载,这一名称是南北朝名医徐之才所创。徐之才出身医药世家,他从小聪慧可人,被人称为“神童”。他不但医术出名,而且口才也非常好。有一次北齐武成帝长了颗“牙”,就是所谓的智齿,问身边的御医怎么回事,因为长智齿是个平常的事情,于是尚药典御邓宣文就以实相告,结果武成帝非常生气,使实话实说的邓宣文“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一顿,然后又叫来徐之才,让他说怎么回事,机灵的徐之才赶紧上前拜贺说:“恭喜皇上,皇上长的是智慧齿呀,长智慧齿的人都会聪明长寿!”结果武成帝龙心大悦,立刻给了徐之才很多赏赐。
国外“智齿”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老外也称第三恒磨牙为“智慧齿”( wisdom cooth),他们是根据这4颗第三恒磨牙正好在16~ 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智慧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