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常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现象,深圳中医院方老介绍:耳鸣会让老人的生活备受滋扰,容易引起头痛、健忘、失眠、脾气暴躁等不适症状。我们经常说“年老气虚”,其实这里主要就是说肾气虚。
为什么肾虚与耳鸣、听力下降有关系呢?名中医馆方老说: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全身各个器官的阴阳之本,所以肾气虚,全身器官的能源供应就跟不上了,自然器官的功能就下降了。因此,“补肾’就是增加全身器官的“能源”,肾气充足了,力量强大了,耳朵就能多获得一些气血,供维护其功能之用。
其次,中医认为,我们身体上的五官九窍都和不同的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耳朵和肾的形状十分相似,因此,“肾主耳”,耳为肾之外窍。老年人肾中的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正在逐渐衰弱,耳朵得不到足够的精气来濡养,自然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因此,名中医馆方老说要治疗老年人耳鸣、听力下降,根源就在于补肾,涌泉、太溪都是补肾的要穴,只要每天在家里按揉两侧太溪、涌泉穴3—5分钟,数周之后,耳朵就没事了。
老人可鸣天鼓补肾!唐代“药王”孙思邈恬了100多岁,百余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是历史卜有名的健康长寿老人,在他的养生铭中就明确提到“亥侵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其中的“鸣天鼓”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按摩方法。
什么叫天鼓呢?名中医馆方老说就是我们的后脑勺。鸣大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富穴。人体的劳宫穴足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听闻耳为肾之外窍,如果肾中的精气衰弱,耳朵得不到足够的精气来濡养,自然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双肘支在桌子上,闭目低头,用两掌心紧贴双耳,十指放于后脑,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卜滑下弹击脑后枕骨的凹陷处(风池穴),此时会发出“咚、咚”的声音,犹如鸣鼓一样。
鸣天鼓每天可做3次,每次做60下左右,动作的轻重程度视耳呜、耳聋的情况而定,如听力较差动作可适当重一点,反之则轻些。此法动作简单,易学易行,可作为老年人日常护耳的保健方法。
预约须知:
1、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2、提交预约后,5-10分钟内客服将会与您联系,确认预约详情,请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