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肩关节受累比较常见,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和运动受限。盂肱关节和肩锁关节最易受累,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发生骨化、骨侵蚀甚至半脱位,典型征象为运动受限以及喙突外下方及周围压痛。由此发生的残疾也比较常见。
本病最初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中晚期则表现为肩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骨硬化,关节面肱骨头侧以及肩锁关节锁骨端肩峰和喙锁关节的骨质侵蚀。若出现肩关节间隙变窄,伴关节半脱位,预示着有肩袖撕脱的可能。其根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液渗出,侵入肘关节囊和关节面,使关节的代谢障碍,内压力急剧增加,最后导致关节囊硬化、钙化。
>>了解更多类风湿关节炎疗方法点击在线咨询<<
它的临床表现:肩关节受累常见,其中盂肱关节、肩锁关节最易受累,其典型征象为运动受限以及喙突外下方及周围压痛。盂肱关节损害引起的残疾并非不常见,可有疼痛、压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可导致肩峰下滑液囊囊肿,关节滑液的破裂可导致临床症状的急性恶化。 肩锁关节表现出疼痛、压痛,可直接触及和软组织肿胀,临床表现比盂肱关节更常见。而这两个关节的改变和喙锁韧带的附着点的异常以及上部肋骨的骨化可在同一个患者中出现。X线显示肩锁关节双侧或单侧的异常都可见。软组织肿胀先于关节与软骨下骨质疏松和骨侵蚀发生,而且主要发生在锁骨,这是早期症状。接着锁骨发生更大的侵蚀性改变,肩峰可见进展性广泛性骨化、韧带和关节结构的破坏以及关节半脱位。关节变得更宽,侵蚀的锁骨有不规则轮廓或光滑的突起。骨的重构可导致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喙锁关节和胸锁关节的病变不如以上两关节常见,但也并非罕见,基本的病理变化大致和盂肱、肩锁关节相似。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双侧肩部多个滑液囊囊肿,左肩部的X线片显示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并伴随骨质疏松、骨侵蚀、骨破坏,还可见囊肿的广泛分布、不规则的轮廓和包含有小结。
【治疗】
一、针刀治疗
1.对急性发作的患者,应作如下3项治疗。
①避开肩部的神经和血管,按针刀常规操作方法进针刀,在关节囊周围选择数点刺入,然后转动刀口线与关节间隙平行,将关节囊切开一至二刀,松解关节囊,以使关节内张力降低;
②以疼痛点为依据,按针刀常规操作方法进针刀,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
③调节肩部的电生理线路,取以下3个位点纵向剥离。
a.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处进针刀,刀口线和冈上肌纤维平行纵向剥离,避开下层的大圆肌和旋后动脉。深部还有腋神经以及传递感觉的臂背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b.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际,即肩关节的后方的位点进针刀,刀口线和冈上肌纤维平行,作纵向剥离,此处上层是三角肌,下层是冈下肌,有旋后动脉、胸肩峰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合成的动脉网,由肩胛上神经和臂背侧皮神经传递感觉。
c.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三角肌上部中央处进针刀,刀口线和上肢纵轴平行,作纵向剥离,此处有旋肱后动脉、肩胛上动脉、胸肩峰动脉等围成的动脉网,由臂外侧皮神经(来自腋神经)及后锁骨上神经控制感觉。
2.针对中晚期或慢性期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关节强直的,需作如下治疗:于肩关节前、上、后处各取一点(分别位于肩峰及其后2~3cm、4~6cm处)将针刀刺入,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刺入关节囊,将关节囊切开数刀,然后深入关节腔并沿关节间隙摆动,剥离粘连组织后出针。
二、手法治疗
在以针刀松解肩部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后,医生握住患肢前臂及肘关节,由助手将其右手伸入患侧腋下固定,两人配合作对抗牵引及摆动肩关节,然后使肩关节尽量外展。使关节囊彻底松开,降低关节内张力,使关节恢复活动功能。但如肩关节已经强直,手法不宜过猛,应随针刀治疗多次使用手法,才能使关节功能恢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及早去医院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您若想进一步了解此病的相关内容,请直接点击深圳五洲医院咨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深圳五洲医院中医将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