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痛风关节炎 早期急性痛风关节炎在受累关节仅显示关节旁非对称性、偏侧性软组织肿胀,常见于趾、跖、掌、指、膝关节旁和肘关节鹰嘴两侧,肿胀的形状可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表现为絮状均匀性密度增高影,附近的关节间隙正常。软组织肿胀也可能是早期唯一的X线表现,而且是可逆性的。有时也可伴有邻近骨皮质局限性侵蚀,呈浅弧形、小波浪状或小圆形骨质缺损,直径约2~5mm或轻微花边状骨膜反应。这种变化最常见于手足小关节。偶能见到滑囊炎的X线改变,表现为境界较分明的卵圆形、密度略高于一般软组织之结节阴影,常偏于关节之侧,其内偶可见到钙化。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后,关节偏侧性软组织肿块进一步增大,密度增高,其内可见有轻微钙化,邻近骨皮质出现不规则呈分叶状侵犯破坏,累及骨松质,边缘清楚或呈线样硬化,伴有边缘像骨刺样翘状突起,即所谓“悬挂边缘”,具有特征性意义。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趋向不规则或凹陷,继之关节间隙开始变窄。软骨下骨内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和局部骨质疏松。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非对称性软组织肿块更加增大,多个关节旁软组织结节相连呈分叶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可伴有斑点状钙化。在相应部位邻近关节的边缘或骨端皮质进一步破坏,呈不整齐的类圆形穿凿状骨破坏或数个互相融合成蜂窝状透亮缺损区,大小不一,有的成为较大的边缘性凹陷缺损,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通常边缘较光整锐利和增生硬化或钙化。病变多次发作后,可见骨缺损不断增大。关节骨端可有骨质增生而膨大,关节面有骨赘形成,这些改变可与关节面破坏同时存在。关节软骨下的骨质缺损区可与关节腔相通,或表面为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散在的囊状透光区,关节间隙可进一步狭窄甚至消失,最后引起关节畸形和纤维性强直,甚至骨性强直。少见的情况是,关节间歇不是狭窄,而是增宽,引起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偶见骨破坏发生于远离关节的骨质内。跖趾骨(或掌指骨)因软组织痛风结节的侵蚀而出现较广泛的向心性吸收、萎缩和变尖细,呈铅笔样畸形,关节面塌陷更甚,形成杯口状骨质破坏。
3.痛风石的X线表现 痛风石直径达5~lOmm时,才可能被平片发现。可伴有或不伴有硬化边,早期附近关节间隙可正常,有的有钙沉积,呈砂砾样钙化或伴有破溃,也可以伴有邻近骨质局限性侵蚀,呈浅弧形或小圆形骨质缺损或轻微花边状骨膜反应。
4.特殊关节的X线表现 痛风的发病部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第一跖趾关节是最好发的部位,具有特征性,约占80%骨质缺损常见于第一跖骨头的远端内侧或背侧。一般均为单侧,少数为双侧。但有时也见于其他关节或与其他关节的损害同时存在。现将其他部位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述如下。
(1)腕关节:慢性痛风可累及腕关节,但很少初发就局限于腕关节,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以右侧居多且病情较重。X线表现早期仅见软组织肿胀,随病情发展引起腕骨软骨上囊状透光区及皮质下凿孔状破坏,严重者多个腕骨同时破坏,以舟骨、月骨最多见,可形成腕骨囊性变。如累及尺骨茎突则表现为侵蚀破坏,部分显示为增生扩张,并有较大囊腔形成。慢性期常可有软组织钙化,钙化呈不规则结节或索条状,多发生于严重的砂砾性痛风患者,常明显影响关节的功能,同时伴有肾脏损害。腕关节组成骨一般没有明显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2)肘关节:可见肘关节两侧伸肌肿胀,尺骨鹰嘴突后方形成圆形肿块,其内可见淡薄的钙化斑片影。其附近的骨质多处破坏,相互重叠与骨质增生伴发,形成波浪状,深达O.5~1.0cm。骨质增生形成较厚的硬化边缘。肱骨内外上髁骨皮质下骨吸收呈小囊状破坏,外髁边缘毛糙不清。肘关节本身也可受累,但较少见。
(3)肩关节: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的痛风性关节炎罕见。除软组织肿胀外,伴有肩关节附近骨质侵蚀,溶骨性破坏、关节间隙消失及骨质增生,锁骨远端不规则的增粗。
(4)膝关节: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呈不同程度肿胀,股骨内或外髁部卵圆形或圆形囊状缺损区,边界清楚,直径可达1~2cm,胫骨、腓骨近端两侧呈穿凿样密度减低区,位于髁间隆突者常不规则。多数圆形或卵圆形的囊性变化聚集成堆如葡萄状。半月板钙化极少见,髌骨损害偶见,表现为地图样,囊状破坏区,前方有软组织肿胀影,内有钙化。
(5)踝关节:病变可分布于内外踝,X线下显示数个囊状破坏区,皮质菲薄可被掀起或中断,外周软组织肿胀形成块状影。严重时胫腓关节面有不规则破坏,距骨皮质下囊性变,并伴钩状骨增生肥大、突起。
(6)跟骨:其跟骨改变类似类风湿关节炎跟骨炎的表现。跟骨结节的后上缘多数凹陷破坏,边缘硬化明显,相互交叉重叠,可呈多弧状或波浪状。
(7)骶髂关节:累及骶髂关节者较少见。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双侧者以左侧为主,单侧者以左侧较为多见,左侧发病占优势可能与局部血循环有关。x线表现为关节边缘硬化,不规则的骨缺损,局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骶髂区及臀部有痛风石钙化等。
(8)脊柱:痛风引起脊柱的病变也很罕见。脊柱的病变常与四肢关节的痛风病变并存。受累的部位主要有下腰椎,其次为颈椎,胸椎则少见。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体终板处边界清楚或模糊的骨质破坏区。伴或不伴反应性硬化,椎体小关节和韧带也可受累。颈椎的病变位于齿突,可引起半脱位。
(9)骨内钙化:常见于足、手、踝和腕部,于骨髓腔内出现不规则结节状或片状密度增高影,直径由数毫米到2.5cm,周围软组织肿胀。X线表现类似内生性软骨瘤或骨梗死。多发生在慢性严重的砂砾性痛风患者,常伴有肾脏疾患。
(10)骨质疏松:一般痛风X线片上无骨质疏松表现,仅在急性期软骨下有骨密度减低,严重的骨质疏松常继发于严重的感染性关节病变或由废用所导致。
5.与假性痛风相鉴别 假性痛风好发于周身大关节,X线典型特征性的表现主要为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钙化。全身多发性大关节软骨表面及腰椎间盘、耻骨联合纤维软骨内钙化影,如线状,短条状,以及关节囊、肌腱韧带附着处钙化影。与痛风的X线表现显著不同,是易于鉴别的。
编辑: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