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及“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内经》中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名中医馆郭老介绍: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若“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食养补之。如果脾胃虚弱,功能异常,供给减少或过多,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
中医养生妙法之健脾益胃:
一、饮食有节。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二、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四、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酸、辛、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饮食调理养生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常见的有叩齿、咽唾、饭后摩腹散步等方法。深圳中医院郭老说:脾胃需要养,如长期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做叩齿、咽唾等练习,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很多大的益处。
推荐阅读:中医治胃肠病
更多养生文章:http://guoyitang.wz16.net/
预约须知:
1、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2、提交预约后,5-10分钟内客服将会与您联系,确认预约详情,请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