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是亚健康群体中非常常见的,中医的解释气虚体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看清楚气虚体质。
家住深圳南山的吴老太太,70多岁,原来有高血压病,一直在服用降血压的药。最近老感觉身体不好,很虚,多走点路就上不来气。家住在5楼,一上楼总要上一层歇歇,上一层歇歇。本来天天吃降血压的药吧,老太太就不乐意,现在还觉得有这些不舒服,所以就经常发脾气,不爱说话,只要周围的人说话说多了,老太太听着就心烦。她这状况把家里人上上下下弄得围着她转。后来吴老太太的一个外甥介绍她去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看中医。
了解老太太的情况后,老中医确定这是典型的气虚体质,还偏于肺气虚。患病时间久了以后,本来就会耗伤机体的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气虚体质。气本来就不足,所以就不爱说话。肺气不足,就会出现走路多点就觉得气不够用的状况,上楼也总要歇一歇。这个时候可以用黄芪和灵芝煮水喝。
那么其他亚健康气虚体质的人群要如何进行食补呢?下面分成偏于心肺气虚和脾胃虚弱两种:
⒈气虚体质偏于心肺气虚的人,老中医建议选用芪苓粥,作法具体是用黄芪30克,茯苓15克,大枣1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就可以服用了,经常感冒的人也可以食用。
⒉气虚体质偏于脾胃虚弱的人,则可食用人参莲肉汤。用料为人参10克,冰糖10克,莲子10枚。用红参或生晒参、湘莲子(去心)放入瓷碗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再加入冰糖。然后将盛药碗置蒸锅中,隔水蒸1小时以上。食用时,喝汤,吃莲肉。人参捞出留下次再用。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最后将人参嚼服。自汗盗汗厉害的人也可服用。
 
另外,气虚体质的朋友还可以自制一些可口的膳食,在享用美味的同时还可以调理气虚的症状。>>>推荐阅读:总是感冒不见好这是气虚体质
什锦麦胚饼也常用于调理气虚体质。用料为葡萄干30克,龙眼肉、花生仁各10克,大枣10枚,麦胚粉100克,白糖(或红糖)10克。将葡萄干洗净,花生仁炒熟,大枣洗净去核后与龙眼肉一起切碎待用。将麦胚粉用开水稍烫后加入上述切碎的原料,糅合均匀后制成薄饼,将饼烙熟即成。此饼可在每天早饭时食用,具有非常好的补气作用,可以当零食吃。
大家可能都知道黄芪桂圆童子鸡吧,这道美食也很适合气虚体质的人。用料为公童子鸡1只,黄芪10克,桂圆50克,水发香菇20克,冬笋20克,鲜姜、醋、香油、酱油、盐、味精、料酒各适量,水淀粉少许。将鸡处理干净后,放沸水锅中煮至七成熟时捞出(鸡汤留用),剁成长方形块,姜切末。炒锅烧热,放油30克,姜末下锅后,稍煸,放入料酒、酱油,添入鸡汤(没过鸡块一指为宜)。鸡块、黄芪、桂圆等下锅,烧开,改用小火慢煨,待鸡块烧烂,放入味精,勾入少许水淀粉,把醋、香油、枸杞子加入锅中调匀即可,此方可益气补虚。
【特别推荐:还有对调养气虚有效果的四味果蔬】
①大枣——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的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前列。所以,气虚体质的人宜大枣煨烂服食。
②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③葡萄——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因此,气虚体质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④花生——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体质偏于肺虚或脾虚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预约须知:
1、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2、提交预约后,5-10分钟内客服将会与您联系,确认预约详情,请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