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因此被名为“小满”!
小满,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以后,气温更高,雨水增多,湿热之气交结。因此,健脾祛湿、防热清暑是此时养生调理的重点。若清热贪凉过度,则易损阳、耗气、伤津,疾病则会伺机而动。
想要正确养生,注意这“三不”
一、不吃生冷
“少吃生冷,多喝热水”这句话想必大家会经常听到。《内经》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意思是,你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热的病,秋天就容易患痎疟。
人的脾胃也宜暖而不宜寒。如果大量的冷饮、生菜、水果都会导致“寒”的结果,而寒则血凝。若脾胃功能不好,则会导致面色苍白、过于消瘦、精神不振,提不起重物等。
二、不吃燥热
燥热的食物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热性的:比如羊肉、榴莲、胡椒、姜片等,另一方面是烹饪方法是热性的:煎、炸、烤。
夏季本身气温高,还食用这些热性食物,容易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小便黄等,吃太多还会引起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远离这些燥热的东西。
三、不吃肥腻
要远离甜味、油腻性食物。肥腻、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易对脾胃造成损伤,从而还会导致湿气加重。
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以上这些都是不能吃的,那我们能吃的东西有哪些呢?
夏季饮食清淡为宜,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这些都具有祛湿清热作用,可以多食。
另外运动生阳排汗防中暑。中医常说“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
但是,夏天不宜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但切忌过度锻炼,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预约须知:
1、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2、提交预约后,5-10分钟内客服将会与您联系,确认预约详情,请耐心等候。